5000 跑者逐梦泰宁:丹霞赛道上的速度与诗意
丹霞晨光里的鸣枪时刻
10 月 26 日清晨的泰宁古城还浸在薄雾中,市民广场已被五彩运动装点亮。7 时 30 分,发令枪响划破晨空,5000 余名马拉松爱好者如潮水般涌出起跑线,踏上这条串联着千年文脉与碧水丹山的赛道 ——“霞路相逢 双世泰马” 2025 泰宁半程马拉松暨福建马拉松联赛(泰宁站)正式拉开帷幕。作为泰宁马拉松十年征程中的关键一战,这场经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赛事,不仅是速度的角逐,更是自然与人文的邂逅。

山水赛道上的速度对决
21 公里的赛道是泰宁献给跑者的独特礼物。从古城的青石板路出发,选手们先穿过保留着宋代街巷格局的城区,看飞檐翘角在晨光中舒展;行至中途,大金湖的碧水突然撞入眼帘,丹霞岩壁如泼墨画卷在两侧铺展,湿润的空气里混着草木清香。“这条赛道美到让人忘记疲惫!” 男子组冠军王荣松冲线时仍难掩兴奋,这位来自龙岩的跑者以 1 小时 7 分 51 秒刷新个人最佳纪录,将丹霞风光称作自己的 “助推器”。
女子组赛场同样精彩。刚在黄河口马拉松刷新佳绩的厦门选手黄雪梅,以 1 小时 17 分 20 秒摘得桂冠,赛后特意夸赞大金湖的景致:“跑过那么多赛事,泰宁的山水最让人沉醉”。许江程、游世源分获男子组亚季军,吴小梅、林汀紧随黄雪梅冲线,六位获奖选手在领奖台上的笑容,与身后的丹霞山景共同构成了赛事最亮眼的图景。
赛道上的感动远不止于领奖台。68 岁的退休教师李建国背着 “陪泰马十年” 的双肩包缓慢前行,他从 2015 年首届赛事就未曾缺席;来自上海的跑团举着 “为丹霞而来” 的旗帜集体奔跑,沿途不时与补给点的志愿者击掌致谢。组委会在赛道每 2.5 公里设置的补给站里,不仅备有常规物资,更摆放着泰宁擂茶、暖菇包等特色小吃,让跑者在补给能量的同时感受当地风味。
赛事背后的文旅交响
这场赛事早已超越体育竞技的范畴。赛前一天,“泰宁家宴状元宴” 在古城开席,13 道融合科举文化与客家风味的菜品让跑者提前尝到 “舌尖上的文脉”;赛事期间同步举办的美食节、展销节上,金湖有机鱼、茶东坑鱼子灯、泰宁棕编等非遗产品与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人流,不少餐馆延长营业时间仍座无虚席。
更令人心动的是组委会推出的 “核心景区免票大礼包”。跑者们赛后纷纷走进大金湖、九龙潭、上清溪等景点,乘筏漂流时看丹霞倒映水中,登岩寺时触摸千年摩崖石刻。泰宁县文旅局数据显示,赛事期间全县 8600 多个酒店民宿床位被抢订一空,部分跑者被引导至周边将乐、建宁住宿,形成以泰宁为核心的跨区域消费圈层,累计带动相关消费约 970 万元。
米兰官网,米兰官方网站,米兰·(milan)中国官网,球迷群英汇聚“泰马已成为泰宁的城市名片。” 赛事组委会负责人介绍,从 2015 年的 4000 人规模到如今的万人赛事,十年间泰马不仅见证了跑者的成长,更成为 “体育 + 文旅” 融合的典范。此次赛事全网直播观看量超 206.1 万,中央、省市媒体报道 60 余条,让泰宁的世界自然遗产名片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。
十年传承中的精神接力
泰马的十年,是奔跑者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十年。2018 年首次完赛的跑者谢代文至今记得,当年在 30 公里处遭遇 “撞墙期”,是长兴村小朋友们雨中的击掌加油让他坚持到底,最终以 527 的成绩完赛。如今他已是资深跑者,这次特意带着跑团来泰宁 “赴十年之约”,“泰马教会我的不仅是跑步,更是永不放弃的勇气”。
这种精神传承在本届赛事中处处可见。组委会安排的 220 多名环卫工人高频次清扫赛道,公安干警全程护航交通,200 余名医疗志愿者随时待命,确保赛事以 97.9% 的高完赛率和零事故圆满落幕。泰宁县委常委、副县长饶秀健表示:“泰马是‘丹霞运动天堂’城市品牌的重要一环,我们要让每一位跑者都感受到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暖。”
当最后一位跑者在夕阳中冲过终点线,志愿者为他戴上完赛奖牌时,古城的灯光已经亮起。这场奔跑盛宴虽已落幕,但丹霞山水间的激情与感动仍在延续。正如赛道旁的标语所写:“跑过山水,读懂泰宁”,5000 余名跑者用脚步丈量的不仅是 21 公里的距离,更是一座古城与一项赛事十年相守的深情。
文章围绕赛事盛况、赛道特色、文旅融合及精神传承展开,展现了泰马的多重魅力。若你想补充某部分细节,比如增加跑者故事、补充赛事历史,或调整内容侧重点,欢迎随时告知。

发表评论